2、能够听指令,如果孩子没有学好“听指令”的能力,那他在班级里,肯定会成为老师心里的“捣蛋鬼”、“管不了的小孩”。学校跟家里不一样,学校是有一定的严格的纪律和规则,比如上课了大家都乖乖坐好听老师讲课,但是不会听指令的宝宝可能就会在教室走来走去“不老实”。不仅扰乱课堂秩序,孩子也根本无法进入学习状态,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学校“劝退”的情况。所以在入学前,需要通过各种方式,让孩子提前理解学校生活的各种结构化规则和行为准则。
3、具备基础的生活自理能力,孩子去学校了,意味着迈出脱离父母看护的第一步,虽然老师暂时充当起了家长的角色,但是老师不止面对一个孩子,而是一群孩子,难免会分身乏术,对于我们孩子的支持就很少。如果咱们的孩子没有一对一的支持,那他会很多时间都是出于一个放空的状态。尤其是生活起居这样的事,比如洗手、吃饭、上厕所……如果孩子在家里都完成不了,那么去到学校后,老师和孩子本身,都无法好好照顾到自己。
4、能进行主动模仿,幼儿园的学习内容几乎都是模仿,模仿老师张嘴发音说“a、o、e……”,模仿老师张开手臂跳舞等等。并且要会模仿,前提还包括具备专注的能力,如果孩子不具备这些能力,无法进行模仿的话,那这些学习对他来讲就毫无意义,也就不利于孩子进步。
如果孩子在上学前不具备上述这些基础能力的话,就更无法达到我们想让他去发展社交这样高阶能力的目的。如果因为能力差距太大,在学校也很难跟上别的小朋友的脚步,孩子和家长都会更加难受。所以在孩子上学前,家长要在家将孩子的基础能力训练好,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,咱们的孩子就可以上学!
上一条:无语言儿童的语言开发训练
下一条:孤独症宝宝从无语到有语的训练